点点读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点点读书 > DC339爱情传奇 > 第2章 各自成长:张国荣

第2章 各自成长:张国荣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我记得我那个胖得像“熊”一样的哥哥是同大姐打过架的,就是为了一件事情。我是小时候读书都不算偷懒的孩子,每次考试都在前十名。但是我姐姐永远都不满足,那个时候她就拼命地监督我读书,可能是受到家庭的影响,认为一个人要自立和不能输。其实她也是因为爱我才这样做的。刚开始,我觉得压力很大。有一次,我被先生罚留堂,其实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她回来就责骂我,越骂越生气,就拿起挂衣服的木衣架打我,还是我爸爸公司制作的衣架。衣架“咚咚”打到我身上,都被打烂了,我的“熊哥哥”就看不过眼了,对她说:“喂,你知不知道这样会把人打伤的?”她就说:“我教弟弟关你什么事啊?”“你试下好不好啊?”那件事情发生是大姐在打坏了衣架之后还没有消气,就拿了我哥哥上中学时用的皮带打我,我哥哥很生气,就说:“你不知道痛呢,拿你试下啊!”

然后我哥哥就拿皮带去打大姐,就这样,他们两个人打起架来。我姐姐打架很厉害,那真是不逊于那些男孩子的,那时候呢,她拿着个玻璃做的可乐瓶,去敲我哥哥的头,最后把我哥哥的头都打破了。当然,这只是我家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

我小的时候是出奇安静的男孩。大家或许会问:“你怎么会知道?”知道的理由是六姐告诉我的。我小时候住的地方因为是旧楼,所以比较大。打个比方,就是当家里客厅有很多客人的时候,即使我单独一个人藏在房间里,外边的客人也不知道其实里面还有个小孩的。就是只要我不去哭闹,大人们根本不会发现我,更不会来陪我。我经常会独自藏在房间里,我想这是不是我当时对大人们“无声的抗议”呢?

不知道大家小的时候有没有这种经历,就是有些要好的同学,大家喜欢手拉着手,谈天说地。我也有这样几个要好的同学,经常手拉着手,就类似“岁寒三友”。刚好他们一个姓刘,一个姓关,而我姓张,巧吗?就像桃园三结义那样。除了这两个同学,还有一个姓许的,我们四个人的关系是最要好的。现在,虽然我与姓刘和姓关的同学没有怎么联络,但与许姓同学仍旧有来往。许姓同学是潮州人,说起来我们确实是很好的同学。我们从一年级就认识了,一直到中学才分开,我去了英国读书,他去了加拿大读书。即使现在大家都长大了,有烦恼的时候,我们依然会互通电话。记得小的时候,他长得很可爱,胖乎乎的,有时候挺羡慕也挺嫉妒他的,因为他的爸爸妈妈对他很好。

————————

从张国荣的自述里,我们看到一段很不愉快的童年。虽然他以诙谐的口吻说出来,有些自嘲,初看有点搞笑,但是细想,却叫人心惊肉跳,他爸爸对他的行为是无反应的,这很可怕。人与人是需要交流的,有时候,哪怕对方给的是坏的反应,都比无反应好。

不用特意去学心理学,张国荣的个人体感就是很真实地证明了这点,他甚至表示了自己宁愿被打一顿,至少还能得到一个坏的反应。

另外,一个孩子小小年纪被小妈报复,而且是用淋尿这种极具侮辱性的行为。让他遭遇这样的事情,生母其实并没有很好地起到保护作用,所以,在小张国荣心里,有家似无家。

不是有爸妈就有家家,必须要有一种被保护着有依靠的感觉,还能给到孩子有家的感觉,但很显然,他没有。

————

1969年,13岁的张国荣就独自赴英国留学,中学毕业后他考入英国里兹大学就读纺织专业。后来,他在商台采访中谈到留学经历时这样说:“我读书也是一波三折,记得(中学)读了五年半,由中四读到OLD LEVEL,拿了奖学金。然后,就到了利兹的大学,考入那里的纺织班,在纺织班读了一年多一点。”也就是说,他的留学时间大概有7年。

如果这样按部就班的话,张国荣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可是大学一年级时,他的父亲突然中风,他不得不返回香港,学业就此中断。自尊心强的张国荣不想依靠家人补贴,独自搬出来住,为了生计他卖过牛仔裤。

197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了“丽的”电视台主办的“亚洲业余歌唱比赛”过五关斩六将,最终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1977年5月19日与“丽的”签约,正式出道。当年便获得《华侨日报》最有前途新人奖。从此开启了演艺之路,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艺术家。

张国荣家里的兄弟姐妹很多,但是因为年龄差距的关系,他小时候感受到的不是热热闹闹,反而是孤立无援。父母对孩子的关注本来就少,这份不多的关注又被分成很多份,分到张国荣身上就是少之又少,虽然大姐和八哥对他不错,但也有七哥这样让他察觉到自私的存在。这样的原生环境,造就他性格中敏感的部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