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读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点点读书 > 时光之书 > 第12章 高山流水

第12章 高山流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她凝神静思片刻,便抑扬顿挫的笑吟道:

“立秋即至,天朗气清,澜汐与十三爷同游京郊无名谷。竹林深处漫信步,清波面上泛轻舟。清风拂青竹, 清波映青山。水从山间过,人在画中游。徜徉于山水之中,徘徊于天地之间。澜汐之意不在赋,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赋也。完颜?澜汐作于丁亥年七月初七。”

她暗笑自己一个现代人,能即兴作赋已经不错了。于是,她转头对着身后划舟的十三爷,笑道:“最后擅自改了欧阳公之句,他老人家心胸广阔,不会同我一般计较。只是小生才疏学浅,让十三爷见笑了。你要理解,这吟诗作赋,重在以文抒情,图个开心罢了。不许苛求我,不许取笑我!”

澜汐这一连串娇俏可爱的神情言语,把十三爷逗得轻笑出声。

他想到她那日在琉璃厂的白衣公子打扮,笑道:“挺好的!人家曹植都要走七步成诗,你这是寸步未动便开口作赋,已是极为难得了。要不明年的科举,你女扮男装去考一考?我总觉得你读了不少书,脑袋里装了不少东西。你要认真写几篇策论,只要别写那些悖逆之辞,难说真能进殿试,被皇阿玛看中。”

她装模作样的接嘴玩笑道:“然后我就会被派去南书房或翰林院,这两处可是文臣聚集之所啊!谁说女子不如男?谁说女子整日只知女工刺绣?”

十三爷刚要开口,就被她突然截话道:“等等,我才意识到,七月初七,今日是七夕!”

至此,十三爷才猛然惊觉,她在此之前竟全然不知今日是七夕!

他又是无奈、又是苦笑、又是费解,还有深深的苦涩,直叹道:“你真是一奇女子,我愿先以为你定是记着这天呢!现在才知,你竟然连七夕都这般敷衍......”

澜汐听罢,不由得暗笑,胤祯最初从十爷口中知道她,也是直叹她是一奇女子。可忽然间,她明白了为何今日十三爷要约她同游了,还是到这一处他最为喜爱之地、从不示人之所。一时之间,尴尬顿生,可又不知如何是好。只得暂且不去深究,装作不知。

于是,她接着他的话,笑道:“我当然是奇女子了!哪像凡俗女子,就盼着今日乞求姻缘。” 话毕,她不以为然的付之一笑。

见他五味杂陈的笑盯着她,她又耐心解释道:“你有所不知,我从不过七夕,原因有二。第一,我不大会女工,那些穿针引线的刺绣功夫,不仅伤眼睛,而且太过于小女子了。我绝不会把我的健康、时间、脑子、心思都一门心思于这些无聊之事。因为在我看来,求得姻缘是听天命,我等凡人无法插手;拴住姻缘是尽人事,人为是要有心的。若是男子无心,若是女子错付,再劳心劳力劳神地绣再多荷包,也是枉然。总之,姻缘在于天在于心,绝不在于绣鸳鸯蝴蝶梦,俗不可耐,愚不可及。”

说至此处,她一改方才一本正经的神色,忽然娇俏可爱的托腮笑道:“所以啊,做我的有情人也挺惨的,没有荷包香囊收喽!”

听她如此新奇又深意的解释,观她如此清高又可人的神态,十三爷爽朗地大笑起来,直笑得摇头道:“澜汐,要论这见解独到且敢说敢言,你若排第二,没人排第一。我原本一直认为,女子将情丝寄于绣品之中,甚是情意绵长。被你如此一说,我也觉得真是庸俗了些……那第二个原因呢?”

澜汐笑叹一气,皱眉无奈道:“牛郎织女一年只得在七夕相见一次,多么凄惨!虽说‘有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可这到底是迫不得已之语。试问天底下真心相爱的有情人,谁会愿意一年见一次?谁不盼着长长久久、朝朝暮暮?因此,我不会和心爱之人过七夕的。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十三爷一边笑着她头头是道的标新立异,一边大力点头应道:“是是是,我今日又开眼界了!你这一番宏论,回头写篇策论,就叫《论七夕》,我替你上呈给皇阿玛。他老人家要是看了,一准儿要见你。”

澜汐先是莞尔一笑,后又蹙眉摇头道:“那可不许,我可不愿见他。”

闻得此言,十三爷笑叹:“这话也只有你敢说,也只有我敢听!”语毕,两人不约而同的相视而笑。

澜汐笑看着他撑篙行舟,由衷的感叹道:“《增广贤文》中有云:‘百世修来同船渡,千世修来共枕眠。’生生世世,聚散离合,其中契机,全在于一个‘缘’字。如此看来,我与十三爷有百世缘,得以修得同船渡。”

此话一出,十三爷微微一愣。他心中虽怅然若失,脸上却淡淡笑问:“那么,谁与你有千世缘,得以修得共枕眠?”

此问一出,澜汐嫣然一笑,心潮涌动,脑海里直接明了的只浮现出一个人。她眼中含笑,脸上带笑,却潜意识的开不了口,唯有在心里默默念出二字:胤祯。

十三爷见她明明心中有人却不言不语,再一次淡淡笑问:“是他吗?”

澜汐莞尔一笑,反问:“谁?”

十三爷本以为她会回答‘是’,没想到她竟然装傻充愣,故而浅笑道:“方才你开不了口,现在又明知故问,只能证明一点:你还未认定他。”

听罢,澜汐只会心一笑,不再言语,静静的欣赏着山水美景。

天有不测风云,两人还未到岸,已见乌云密布。等轻舟靠岸,已是风起云涌,云化雨落。待两人上岸后,一声惊雷忽至,斜风细雨转为暴风骤雨,十三爷赶忙护着澜汐快步跑到最近的一块大岩石下避雨。

“游兴正浓,怎偏逢大雨,看样子一时半会停不了。”十三爷一边抱怨着,一边将背着的琴放了下来。他见她正在擦去脸上的雨水,说道:“幸好跑的快,你没怎么淋湿。”

“是幸好有你一路替我挡着雨!我没淋湿,可你却淋湿了。”澜汐暖笑道。

十三爷一边挡开了尚且附在长袍上的雨珠,一边轻松地说:“我一个大男人怕什么,一会儿就干了。”

宽大的岩石口犹如雨帘悬挂,水天茫茫一色。澜汐负手立于岩石口,目视外界山林风雨之景,息心静听风声雨声。惬意之情,油然而生。

她舒畅的深吸一口气,惬意地笑道:“我很喜欢天生之水,无形之间就能润泽涤荡我心。”

闻言,十三爷取出随身的竹笛,笑道:“何不借着此情此景,我吹笛,你抚琴,合奏一曲高山流水,如何?骤雨虽阻行程,不过伴着雨声,别有一番滋味,很是浪漫!”他特意着重念出了浪字的后鼻音。

澜汐冁然而笑,走到古琴边,盘腿而坐,道:“先秦时,俞伯牙在山水之间独自抚琴,邂逅钟子期。伯牙善琴,子期善听。伯牙所想所奏在于高山流水,子期便道‘琴音峨峨兮若高山,洋洋兮若流水’。伯牙大喜过望,遂与子期结为莫逆之交。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复抚琴。知音已逝,抚琴为谁?足见知音可贵,难寻难觅。今日有幸,效仿伯牙子期,与十三爷风雅一回。”

一时之间,琴声、笛声、雨声、水声、林声、风声、鸟声,和谐共鸣。琴笛合奏,自然齐奏,含宫咀徵。待合奏完一曲高山流水,二人又各弹各吹各自的雅谜。

她的琴声极速高亢,大幅度的上下滑音后,又是连珠式的高音泛音,指法连续着滚拂绰注,极为腾沸澎湃。俨若磅礴的瀑布凌空而出,漫天喷涌急冲倾泻而下。他道:“飞流直下三千尺。 ”

她的琴声忽大忽小,音调递升递降,旋律跌宕起伏。时而激扬,时而低回。似逶迤岭,又似陡峭峰,高低起伏,错落有致。他道:“横看成岭侧成峰。 ”

她的琴声缓和低沉,右手弹弦,沉厚缓慢;左手吟揉滑按,多变不定。其调清清冷冷,其律淙淙铮铮,其韵扬扬悠悠,如若雨声淅沥,心情低落,风雨吹落萧瑟处。他道:“耳边愁听雨萧萧。 ”

他的笛声悠扬婉转,韵味深长,颤叠赠打,长音短音,错错落落,快慢有序。好似鳞次栉比的亭台楼阁,烟雨濛濛,空灵旷远,虚无缥缈。她道:“多少楼台烟雨中。 ”

他的笛声醇厚圆润又苍凉欲绝,隐约着些许的伤感、失意、幽怨。宛如古刹钟声回荡于霜天寒夜,殊觉寥寂。她道:“夜半钟声到客船。 ”

他的笛声强弱起伏,颤音不断,夹杂着连绵不绝的愁思。犹如春江水波起伏,长流不断,不舍昼夜,无穷无尽,满江春水满腹愁。她道:“一江春水向东流。 ”

待一曲终了,澜汐对他真诚的笑叹道:“凡我所想所奏,你必能知晓。”

十三爷亦对她真诚的笑叹道:“凡我所想所奏,你必能领会。”

她对他评价道:“乐生于情,情生于心,正所谓曲通人心。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十三爷仁智双全,淡泊高逸又通达敏慧。”

他对她点头一笑,说道:“你亦如此。”

***********************************************************************************

澜汐翻开时光之书第十二页,

作画:

高山流水林深处,他撑篙而立,她抱腿而坐,两人泛舟漫溯。

作书:

谁与你有千世缘,得以修得共枕眠? —— 十三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