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读书

繁体版 简体版
点点读书 > DC339爱情传奇 > 第19章 持续凌迟

第19章 持续凌迟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尤其是这一段:“传媒与明星之间,说到底还是互相支撑的关系,即便有时你骗我我骗你,但仍是互相需要对方的,这样才有可能共存共荣。但看看LESLIE和香港媒体的关系,你会发现这种平衡完全失调了。其他的明星有正面报道也有负. 面报道,相比之下,LESLIE好像总是被媒体做负. 面报道,而且这些负. 面报道多多少少是带有恶意的。”对张国荣和媒体关系的总结非常精准。

原因我们之前也提过,张唐当时就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里,偷拍的、偷盗的、蛇鼠一窝的,随口都能鄙视张唐,就因为他们是同.性。虽然哪哪都不如张唐,但仿佛只要不搞基就可以站在制高点鄙视他们。有些人心中有“恶”,但是受社会约束,大多数时候还能有些顾忌,表现比较正常。但一旦让他们发现有人处于主流的另一面,不受主流的庇护时,他们的恶意并不会有什么社会约束,他们就狂欢了,就肆无忌惮了。

同样是4月份,张国荣又一次感受到被不公平对待。4月13日,他陪同白雪仙前往香港演艺学院,观看讲述粤剧界传奇人物任剑辉、白雪仙和唐涤生三人生平逸事的舞台剧《剑雪浮生》。其实,张国荣此前很希望出演男主角,并主动引荐高志森担任监制,但高志森却起用了谢君豪。

具体经过在《随风不逝》中有提及:

在拍摄《九星报喜》之前有一天,张国荣和陈宝珠打麻将,在麻将桌上,陈宝珠向张国荣透露有意复出做舞台剧,并问张国荣现在的哪些舞台剧监制比较可靠,张国荣向陈宝珠推荐了高志森。第二天,张国荣便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高志森,让高志森赶紧去找陈宝珠,并对他说:“呐,算我一个哦!”

高志森在张国荣的穿针引线下联系了陈宝珠后,开始筹备舞台剧《剑雪浮生》,但最后高志森“过河拆桥”并没有邀请张国荣出演。

高志森说:“我知道Leslie好想参与此盛会,但我公司有谢君豪,刚拿了影帝,我签了他三年,他做与不做我都要支人工(工资)给他,而事实上谢君豪演唐涤生是ok的,张国荣当然好,但张国荣加陈宝珠,我的成本要多少钱一场呢?当时对我来说是不能舍谢君豪取张国荣。如果用张国荣,整件事会变得更盛大,但我会蚀本,为什么我做生意不选择件事既ok而又profitable(有利可图)呢?当时杜国威坚持用谢君豪,因为他们合作过《南海十三郎》……一直我没有找张国荣是这个原因。”

在商言商的高志森之后也未致电或亲自找过张国荣,解释没法让张国荣出演的原因或者咨询是否可以减片酬,后来高志森说:“当宝珠姐落实到演出后我忙到晕,不过我估(猜)就算我跟他(张国荣)说,他仍然会生气……”

如果高志森亲自向张国荣说明一下原因,张国荣不一定会生气。如果张国荣知道不能找他演出其中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成本会太高,说不定张国荣还会主动减低片酬或者以另一种合作的方式参与演出,1998年片酬600万港元的张国荣就以象征性1块钱接演了“创意联盟”的电影《流星语》,因为他觉得这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高志森算盘打得噼啪响,但他根本不懂张国荣,在这件事上,他们的出发点很不一样。

从高志森后来对这件事的说明中,也可以看出他对张国荣的傲慢与轻视,以及完全没有感恩之心。

非常遗憾,我们没能看到张国荣表演舞台剧。虽然谢君豪也是影帝,演技有可圈可点之处,但是张国荣有着丰富的演唱会舞台经验,而且他私下也很喜欢粤剧,从他留下的粤剧表演片段,比如《帝女花》来看,他的粤剧演唱非常有吸引力。实不相瞒,我小时候,第一次喜欢张国荣就是在电视上看到他在《九星报喜》里唱《彩云追月》,当时真的惊为天人。声音太迷人了,即使当时的我并听不懂他在唱什么,就被他的声线、音质,还有传递的感情深深迷住。

不知道高志森接手后是用了什么手段撇开了本来很想出演男主角的张国荣,不过从他后来的访谈中可以看出,高志森早就对张国荣也是恶意满满。2019《南海十三郎》重映,高志森来广州有个小的座谈会在电影后,说了很多对张国荣有恶意的话。他提到张国荣输给谢君豪时,说张国荣脸色难看,所以,他对张国荣说的是:“你让让后辈啊!”根本就毫不关心张国荣为角色的付出,而且他当时在金像金马受到的遭遇,心情不好非常正常。是真朋友的谁能说出这种不顾及他心情的话?凭什么有实力不能拿奖?以让后辈让前辈这种蹩脚的理由轻巧地抹去张国荣受到的不公平待遇。

但张国荣直到这次被高志森如此明显的无礼对待,才反应过来他是什么样的人。之后,高志森与张国荣一直没有联系,直到再次在公开场合遇上,高志森后来说:“大概两年后,在CASH(香港作曲及作词家协会)的dinner大家再见面时,他(张国荣)已经很冷淡,我知他对我生气,这是很无奈的事……他很帮我,甚至那个重要的消息都是他告诉我的……记得当年《壹周刊》访问他,他还向那记者透露将会参与高志森一个大project。”

高志森的傲慢和恶意通过他无视对张国荣的伤害,事后没有主动解释等等细节都传递给了张国荣,但他也只有一句“这是很无奈的事”就帮自己开脱了。

如果张国荣那次不是引荐高志森,而是引荐另一个更加知恩图报且对他没有恶意的人,那么或许他们在不断交流碰撞中能够及时沟通,信息不会断节,事情就能成。可惜没有如果,我们看不到张国荣的舞台剧。

张国荣身边的所谓“好友”,有好有坏。他对于合作过的人,只要合作的过程还算可以,他都愿意多次合作。可惜,他不太会看人,多次看走眼。在识人方面确实不太成熟,屡次被他所信任的人背后中伤。

他真的容易对人非常信任,虽然能遇到志摩千岁这样对他有种包容和尊重的朋友(据说后来志摩千岁出书前要先给唐鹤德看过,同意的才会出),但也有很多高志森这样的小人。所以有遇到坏的也有遇到好的,他自己没有掌控,全靠运气、靠对方的人品。

那个时候的张国荣,对艺术表演更加尊重内心想要的,而不是为了赚钱,所以,他对好的机会很珍视。不知道当时坐在台下看粤剧的他,心情作何感受。我们对于看不到他的舞台剧无比遗憾,而他呢?后来香港电影没落,靠谱的剧本越来越少,他看着台上那个角色,是否更是满心遗憾?是否想过,如果是自己演,这个细节怎么处理……

前面,我们说到张国荣的爱情虽然小众但是非常真挚,这打了多少卫道士的脸!优秀的异类,让卫道士非常不满。如果金马和金像奖上的公开羞辱,是卫道士们对他的大型宣战,那么,《太阳报》的肆意和高志森的傲慢等恶意就是无孔不入、无处不在的小人,在他身边进行持续性缓慢凌迟。

这场对抗赛,非常不公平。张国荣和唐鹤德以少对多,以弱抗强。

为了守护爱情,张国荣不肯向不合理的主流规训低头,因而成为了异类。不管他多么用心做事,能力多么出众,尊严和真诚只会一次又一次地被踩在脚底下。因为并非足够优秀,就能减少主流对异类的排挤。

但他还是不想服输,他想进一步应战。他早就和唐鹤德结成了联盟,建起堡垒守护这份纯粹美好的爱情。如果服输,低头的不只是他,还有这份爱情,这是他不能容忍的。于是,不公平的遭遇越多,他心中要表达的东西越多,“热情·演唱会”因运而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